河南省紧急救援促进中心

河南省紧急救援促进中心

当前位置: 河南省紧急救援促进中心 >> 综合分类 >> 救援产业论坛 >> 中国紧急救援体系建设—— 紧急救援人才支撑体系
综合分类

中国紧急救援体系建设—— 紧急救援人才支撑体系

发布时间: 2014-11-29 15:09:38  查看次数: 841    

任何工作都离不开人,而要把工作做好,则离不开人才。紧急救援工作的开展,也需要一大批不同方面的人才做保障和支撑。这里,我们主要从三个层面对人才问题做些分析。尽管从一定意义上讲,紧急救援志愿者也是社会难得的人才,但鉴于此前已有涉及,为了减少重复,在这里我们就不再对其做进一步分析了。

第一节  管理和指挥人才

一、管理和指挥人才的基本特点

一个普通的人,平时可能看不出其素质怎么样,但关键时候,其究竟如何却可昭然若揭;一个干部,平时没事时可能看不出其能力和水平,但重大事件面前,却会在众目睽睽之下展示无余。当一些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有关报道纷纷披露说某某领导第一时间或及时或迅速赶到现场,组织指挥抢险救灾,这固然可以表明领导的敏感敏锐及对老百姓生命财产的重视,但究竟协调、指挥效果如何,往往了解不多,披露不够。很多情况下,不是领导们不愿意遏制、控制事态发展,而是没办法,或者缺少物资,或者缺少装备,或者缺少队伍,实际上,有很多时候是因为缺乏紧急救援的理念、知识、素质和能力,才使事态进一步恶化的。

所谓管理人才,就要有不同于一般人的素质,有可以衡量的标准和条件。总体上讲,作为紧急救援方面的管理指挥者,至少在三个方面有不同于一般人的素质:一是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些人除了要具备一般救援者所需的爱心、同情心、责任心外,还要有作为领导者的冷静、沉着、敏锐、果断、勇敢等基本特质;要在重大问题目前心里不慌、手脚不乱,能够沉着应对;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及时风险事态发展的苗头、趋势并做出正确判断;要有在重大危险目前不胆怯、不回避、敢于亲临一线指挥协调的勇敢精神。二是要有一定的知识、理论和管理基础。要了解事故灾难发生的基本原理,掌握事故灾难发展或蔓延的基本趋势,知道救援救助的关键点和基本程序,了解和掌握国家有关的重大法律法规,知道预案的基本内容及有关部门、人员的基本职责。三是要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作为管理指挥者,其决策的正确性往往决定着救援的成败和事态的发展,如果没有一定的实践做基础,没有一定的经验做支撑,就难免做出理论上完全对而实际上不可行的决策,贻误救援时机。

二、管理和指挥人才培养中需要统筹考虑的几个环节

一是首先从有关单位、机构中选择一批在心理素质、健康状况、政治条件等方面都比较好的领导同志,有侧重地对其进行培养。

二是进行专业培训。培训主要在几个方面展开,首先要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知道在重大突发事件来临时需要按照国家什么法律法规启动救援程序,且在指挥协调中也能或敢于按法律办事(如,在紧急状态时,政府在一些物资征用、设备调度、人员调遣、强行隔离、交通管制等方面,赋予了指挥者较大的临时裁量和处置权);其次,要学习有关的救援知识,特别是一些突发事件的基本发生、发展规律和控制知识;再次,是要学习组织管理和指挥协调知识,主要是让指挥人员了解、掌握组织指挥、协调管理、临时处置等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较好地按照科学的理论实施现场指挥管理。最后是进行实践训练,可以到有关地方考察学习、进行模拟演练、或到有关单位挂职学习等,以此增强指挥者的专业管理能力。

三是从管理角度讲,领导干部必须掌握有关紧急救援的一些管理知识、技能和能力。这里的管理,是指作为一个单位或组织的领导,要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都能实施自己的管理行为。事前的管理,主要包括对事故灾难的分析、对外界环境的判断、对新情况的了解和把握、应急能力的评估、应急方案的设计、应急能力建设和提高、组织机构的设立、人员的配置、设备和物资配备、预案的制定、制度建设、经费来源等。对于这些,领导者不仅要心中明白,懂得操作,且能督导落实。事中,重点是应急指挥,这在下面再做介绍。事后,主要是进行事故原因调查、按照法律和规定进行处罚、实施经济赔偿、安抚和奖励有关人员、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方案等。所以说,作为紧急救援领域的管理者,需要切实掌握有关的法律法规、救援程序、领导艺术等与紧急救援紧密相关的知识、理论和能力。

三、管理和指挥人员分类及培训要点

张振学认为,领导者应对和处理突发事件应具备9种能力,即“高瞻远瞩的预见力,临危不乱的沉着力,准确无误的判断力,思维敏捷的应变力,有条不紊的组织力,振奋人心的鼓动力,英明果断的决策力,快捷高效的执行力,稳定大局的控制力”。除了以上共性能力之外,在具体工作中,为了提高培训和管理效果,需对领导干部或管理指挥人员进行分类。即根据其工作单位的职能任务、所处环境及灾害事故特点、所在岗位的职责、面对人口的数量及其构成等,进行人员分类。按照这一标准,我们可把管理指挥人员分为八类,下面重点对不同人员所需具备的基本指挥能力做一简述。

一是政府主要领导或主管领导。这些人处于总揽全局、统筹协调的地位,往往扮演总指挥角色,因此也是各类领导干部中最重要者。政府领导需重点了解和掌握的是与政府行使职能有关的职责权限、法律法规、重大预案、队伍布局等情况,需要具备较高的组织、指挥、协调和沟通能力。他们要既能集思广益,又能果断决策;既能对下指挥协调,及时遏制事态蔓延扩展,还能对上及时汇报,对社会合理披露信息。政府领导作为紧急救援指挥人才,要在政府班子的分工中明确,在具体工作中锻炼,并使其在实践中提高。切实当重大突发事件爆发之后,能担负起总指挥的重任。

二是救援机构、单位或部门领导。作为救援单位的领导,其要具备的角色实际上既是一般领导,还是救援专家。因此,这些人在紧急救援中的管理、指挥份量是相当重的。他们不仅要懂管理、会指挥、善协调,且还要熟悉救援专业,在突发事件发生后,一方面自己能够独立指挥,另一方面也可以作为政府领导的参谋和助手。他们不仅要能独立地指挥自己的队伍进行救援,且有时要善于将有关资源统筹其中统一部署,有时还必须将自己的救援力量置于其他领导的协调指挥之下,自己只是作为配角。这些领导不仅要在自己单位或管辖区域内指挥时得心应手,而在离开自己的单位、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面对不同的情况、人群和环境时,也要能迅速熟悉情况、了解事态进展、把握事态进程、采取果断措施。

三是生产类工矿企业领导。生产企业事故多,因此历来在一些工厂都有安全重于泰山、防患于未然等大型标语。这些单位的领导,特别是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单位领导,实际上最担心的往往不是生产产量的多少、日常经营的好坏,最担心的是安全、是事故、是一旦发生事故怎么办。因此,尽管一些单位已有明确的责任制,但救援投入、救援能力的培养、救援指挥者水平的提升,仍是一个大问题,因此必须时时加强这些单位的领导干部培训,提升其实际救援指挥能力。这些领导要具备较强的指挥调度能力,不仅要懂业务,知道那里容易出问题、知道事故原因及发展演变规律,且要懂安全、懂救援,还要善于与专业救援机构和政府有关领导沟通、协调和配合,知道在自己难以控制事态发展时如何获取社会救援力量的支持等。

四是大型集团或系统性较强、布局分散的单位领导。对于一些集团公司而言,如石油、化工、电力、航空、铁路、航海、通讯、物流、煤矿等大型企业,其所属单位几乎遍布全国各地,作为这些单位的领导就不仅是一个“点”的指挥问题,而要对全国有关机构的情况特别是最易发生事故灾难的地区和机构心中有数,不仅多加提醒提示,督促其采取防范措施,且要熟悉情况,以防万一。作为这些单位的指挥者,既要掌握自己单位的情况,也要了解当地政府及企业周边的有关情况,关键时单靠自己系统内往往难以尽快解决问题,而必须取得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因此,其与当地政府、社会救援机构、系统内有关方面的沟通协调能力,就成为重要能力之一。

五是公众场所的领导。公众场所的特点是公共性,人多、人杂、缺少组织、难以管理,特别是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往往一哄而起,一片混乱,因此,安定人们的情绪、控制大家的走向、实施有秩序的撤离和逃生、并适当组织有关人员参与紧急状态控制和实施救援,就成为这些领导者的重点。这时的指挥,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广播、高音喇叭、高端平台等掌握好舆论、信息传递问题,让大家减少心理惊惶,减少失当举措,尽可能采取科学手段逃生、自救、互救;另一方面,要采取必要的强制行动,将人员进行隔离、疏散、撤离。这些领导关键是要善于组织,能迅速将工作人员组织起来,尽快将有关流动人员纳入管理体系并进行有序疏散。

六是机关事业单位或一般服务业的单位领导。作为一些普通单位,在突发事件发生时,领导首先要尽可能快地从正面或正确渠道了解事情原因和事态进展,并根据预先制定的预案尽快发布逃生、自救、互救信息,发布内部救援人员到达指定岗位的动员令,使一般人员能尽快有序撤离,有关救援人员能及时到达岗位协助指挥、疏散和实施救援。

七是军队领导。在重大自然灾害的救援中,往往是以中国人民解放军为基本力量的,这既体现了人民军队为人民的宗旨,也体现了平战结合的原则。作为解放军战士,其具有组织纪律性强、身体好、能吃苦的优势,但作为年轻战士来说,一般是以军事训练为主的,对紧急救援知识和技能往往学的较少、掌握不多,这就需要指挥人员具有较强的紧急救援指挥能力。因此,在军队领导干部中,适当培养和配备一些既懂军事指挥、又懂救援指挥,既能指挥打仗、又能指挥救灾的干部就很有必要。在科学的指挥下,我们那些勇猛善战的战士就能充分发挥好作用,为保卫人民的生命财产做出更大的贡献。

八是一些特殊单位的领导。虽然上面的分类已基本能够涵盖所有组织系统,但有些特殊单位还需做一说明。第一是学校特别是中小学。学校虽然有组织有管理,但由于学生年龄小,且一般都集中在教室上课,因此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往往容易跑不出去,或一片混乱,因此学校领导的指挥重点是别让学生乱,努力让大家在井然有序中完成撤离,因此其信息披露就必须讲究艺术和方法。第二是医院。医院大都是病人,且这些病人可能在事件发生时正处于手术、输液等治疗状态,或者有的根本就难以行动和行动极其困难,实际上他们即使知道发生了突发事件,也难以自己及时逃离现场。因此,医院的应急指挥就必须分类进行,让可以离开的抓紧离开,不能离开的抓紧组织外来救援,正在治疗的及时采取间断或临时措施离开,有的可能只能等处理完毕后才能在帮助下离开现场。因此,对于医院来说,其应急指挥系统就更加复杂,因此其预案、管理、指挥协调也更加重要。第三是农村。农村既是一个组织,很少外来人口或较少流动人口,但往往居住分散,缺少严密的组织纪律性约束,因此在突发事件爆发后农村的指挥协调就有其自身的特点。通常,应该迅速将有关青壮年组织起来,组成若干救援小组,划分区域,帮助老人、孩子、病人及残疾人疏散逃生。第四是社区领导。一般来讲社区特别是城市的大型社区已经形成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往往很难组织。因为这里的人之间联系较少,互不熟悉,缺乏感情,因此其救援就必须主要依靠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人员、保安人员及外来人员进行。当然,作为社区领导要对社区情况有所了解,特别是对于那些家里有老人、病人、孩子且缺少青壮年的家庭要心中有数,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要将其作为帮助的重点对象。第五是大型写字楼。写字楼的好处是每个人都有单位,因此作为楼宇的指挥人员,一方面要知道发生什么事件后各单位、各层次怎么疏散;另一方面必须善于抓住各单位的领导,争取在他们的积极配合和协助下处理紧急事件。

第二节   专业救援人才

专业救援人才是救援的主力军,是解决急、难、险、重事件的能手,是提高救援效率的关键。如果没有一大批专业人才,一些难度大的救援就难以实施,且即使进行也难以取得快速、高效、理想的救援效果。

所谓专业人才,是指以紧急救援为职业或主要工作的救援人员。他们凭借自己的特殊技能,按照规定、约定或应有关方面之请,实施专业救援。作为专业人才,其特点是知识丰富、技能娴熟、身体状况好、心理素质高,能在特殊的情况下、恶劣的环境中、按照科学的规律和方法,营救生命,保护财产,控制事态发展,减少生命和财产损失。

专业人才可以按照种类要全、质量要优、管理要严、数量要多、分布要广的原则来构建和培养。

一、紧急救援专业人才的分类

因为面对不同灾害事故,其需要的救援知识、技能和能力是不同的,只有按其特点培养人才,才能在具体的救援中发挥专业作用。专业人才的分类是个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在此我们不妨做如下基本分类:

1、以地震为主要代表,以建筑物倒塌为主要标志,以从废墟中抢救人员为主要特点的专业性救援人才。这些专业人才的主要知识和技能是如何在余震不断、房屋不稳、物体随时可能坠落及保护好自己安全的情况下,准确地找到被压、被埋、被困的人员,并尽快采取安全、快捷、有效的手段将人从危机中解救出来。这些人员除了自己要有救援技能之外,还要掌握救援程序、步骤和办法,有可资利用的高效装备甚至搜救犬的配合,有一定的救援条件做基础保障。

2、以煤矿事故为主要代表,以地下事故灾难为主要标志,以从地层深处将被困人员解救出来为主要特点的专业性人才。煤矿、铁矿、矿山、隧道等在开采过程中,往往由于地质条件恶劣、情况变化、预防不够、预测不准、操作不当、管理不到位等因素,致使发生事故,这时,可能有的人得以安全撤离,有的人当场死亡,有的人生死不明被困地下。这就需要切实懂得地下救援的专业人员进行救助,借助有关装备和产品,在完成搜索、定位之后,能及时有效地将有关人员解救出来。

3、以火灾为代表,以楼宇或房屋中燃烧为主要标志,以灭火和救人为主要特点的专业救援人才。火灾对人的突出威胁是直接烧伤和呼吸道窒息,防烧伤、防窒息是救援重点。我国的消防队伍,实际上是以火灾为主要救援对象的。一般说来,如果火灾发生在空旷的地方,则人群比较好疏散;但如果发生在高层建筑、工厂车间、社区家庭之内,则内部人员的疏散、逃生、救援便成为一大问题。这不仅需要救援人员采取措施迅速灭火,且需要千方百计救人和抢救财产。因此,高层攀登、防止窒息、注意烧伤等,便成为救援人员自己及被困人员必须解决的问题。

4、以化工企业为主要代表,以毒气泄漏为主要标志,以防毒气扩散、防中毒以及抢救中毒人员为主要特点的专业救援。毒气泄漏主要威胁人的呼吸系统,同时也可能对眼睛、皮肤等造成威胁,救援的重点是保护呼吸系统免受伤害。化工企业的特点是有关原料、半成品、产品以及设备等的易燃易爆性强,且一旦发生事故往往随着空气扩散,危害严重;家庭煤气泄漏、煤气中毒等,也往往不仅直接令人窒息,且处理不好还会引起爆炸、燃烧等事故发生。因此,作为这些事故灾难的救援人员,就需要掌握毒气的特点、控制的方法、抢救的常识等,并能在控制毒气继续泄漏和扩散的情况下,尽快解救有关人员,减少生命财产损失。

5、以高速公路事故为代表,以交通工具撞击或失事为标志,以迅速止血、包扎、抢救为主要特点的专业救援。在我国,高速公路事故发生率和致死率都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这固然与驾驶人员的素质、技术、意识有关,但也不容否认与救援队伍、救援质量、救援效率直接相关。高速公路或其它交通事故的突出特点是人员被撞伤、撞死、撞残或车辆挤压、难以自我脱离等,救援中最关键的是止血、包扎及其它抢救。因此,作为专门从事以交通事故为主要灾难特点的救援人员,就必须掌握与此相关联的知识和技能。

6、以海上事故为代表,以溺水为主要标志,以防止呛水窒息为主要特点的专业救援。因为救援不及时、不到位、方法不对头等,在大海上、江河湖泊中每年都有人员死亡或致残。水中救援的特点一是尽快找到人在那里,二是尽快打捞,三是按照溺水时的救援规律实施抢救。而且,作为专业救援人员不仅要有精湛的水性,且要有纯熟的水中救援知识和技术,能及时高效地将落水者救出。

7、以旅游事故为代表,以山野或野外活动中坠落摔伤等为标志,以搜索、营救、运送为特点的专业救援。随着旅游、外出、登山等活动的开展,人们在野外、山中、草原、森林等处发生突发事件,从而需要实施救援者日渐增多。这些事故中较多的是急性病发作,或坠落山崖、迷失方向、遭遇泥石流、山体滑坡、动物袭击等。此时,一方面需要对被困者进行搜救,另一方面必须从艰难的环境中将人救出,同时还要根据情况实施必要的其它救护。

8、以疾病发作、突然受伤等为代表,以直接危及身体或生命安全为标志,以医疗救援为主的专业救援。通常说来,可能任何救援都会涉及医疗、医护特别是临时包扎、止血、心肺复苏、骨折及肢体固定等急救性医学常识,或者说每一个救援人员都必须掌握一些基本的医疗救援、救助、救护知识和技能,但这里说的医疗救援,是指除了以上描述的各专业救援之外,特别以比较单纯的医疗救援服务为主的救援。比如,在火车上临时发生心脏病、脑供血不足、低血糖等情况时,就需要及时采取医学救助方法;还比如,在一些场合人们突然划伤撞伤碰伤,血流不止,也需要采取临时措施止血救护。也就是说,基本的医疗救护知识和技能,不仅是一个专业领域(医生、护士、紧急救援医护人员等),且作为一般的人,也有必要学习和掌握这些常用的基础知识。

当然,按照进一步的分类,我们还可以分出航空救援、社区救援等不同领域,但总体上讲,进行以上分类已基本能够涵盖大部分救援领域,只不过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可以根据实践需要做些调整和安排而已。

二、紧急救援专业人员的素质及其决定要素

总体上看,紧急救援专业人员必须有相应的素质,其素质高低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有严格的标准。即在心理、政治、身体、知识、技能等方面要有一套清晰、明确、便于界定和使用的标准,这些标准要经过比较严格的论证程序予以确认。二是要经过一定的培训、训练,且按一定程序考试考核和鉴定之后,才能认定其资格,才可以作为紧急救援的专业性从业人员。三是要有正常甚至严格的训练做保障。紧急救援既需要好身体,也需要有新知识、新技能,还要会用新工具,否则就难以胜任工作,因此其严格训练就极其重要。四是专业救援人员要实行准军事化管理。这些同志首先要有勇敢、奉献、大无畏精神,要敢于面对困难,不怕艰难险阻,同时要服从命令听指挥,在关键时候能拉得出、打得赢。因此,要保证救援质量,首先要提高救援人员自身的素质,加强学习、训练和管理,并有一整套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做保障。

三、紧急救援专业人员的隶属和管理

从隶属关系上说,应该建立政府和企业相结合的专业救援队伍。即政府要配备必要的、高水平的、少而精的专业救援队伍,同时鼓励和支持有关单位按照市场化原则组建专业救援队伍;在数量上,要按照国际通行做法,根据我国实际,有个基本的数量测算和安排,基本原则是使尽可能少的人员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减少人员闲置,减少社会成本,提高救援的整体效率;在结构上,可以根据不同行业、不同事故灾难发生的频率和数量,经过认真分析测算后科学确定;在布局上,可根据各地区、城市、企业、单位等不同情况进行配置,特别是要充分考虑汽车、火车、飞机、直升机等现代交通工具的前提下,进行科学的空间布局。

第三节  紧急救援专家队伍

上节所说的专业人才,是从狭义的救援业务领域讲的,主要是指那些以掌握某一领域的专业性救援知识和技能为主的实用性人才。而本节所说的专家,主要是指那些在紧急救援或与紧急救援紧密相关的领域中,特别是在紧急救援理论、知识、政策、规划、体系设计等方面有一定造诣的专业性人才,其重点是在理论、知识、技术、产品、管理、服务、业务、政策、体制、机制等方面有所突破、创造和创新,且其创新会影响甚至决定紧急救援在某一领域、方面、环节的进步和飞跃,从根本上提升紧急救援的效率、效果和水平。这一专家队伍,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法律、法规和政策专家

紧急救援涉及行业和领域众多,情况和环境复杂,如果没有法律约束或规范有关机构和当事人的行为,紧急救援就不仅难以健康运行和发展,且极可能问题丛生,难上加难。在我国,由于以前是以政府为救援主体的,一些法律规定也是对政府或有关部门约束较多,而对社会机构、企业和一般百姓约束较少,再加上条块分割,致使很多法律、行政规章、制度办法带有明显的部门化特征,缺少总体设计和统筹安排。另外,紧急救援作为一个老事情、新事业、新产业,社会需求巨大但供给明显不足,要加快发展,也需要政府在行政、财政、税收、工商、金融、土地、收费等政策上给以支持。这些政策,也需要有人去调查、研究,切实在大的法律框架之内,在有关政策上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促使救援事业和救援产业的健康发展。这些工作,需要全国人大、政府有关部门、法律专家、经济专家等共同研究。因此,尽快建立起一个有各方面专家组成的法律专家系统,不仅对于促进紧急救援事业的规范发展极其必要,且对于加强法制建设、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也意义重大。

二、技术装备专家

紧急救援技术落后、装备落后、产品落后的局面不仅制约着紧急救援的效率和水平,且也制约了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直接和间接地影响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要加快研发和生产,一方面要开拓市场,形成稳定的需求,另一方面必须有一批专家做支撑,或者说要有一大批在相关领域中有一定造诣的人,转移到紧急救援技术装备的开发研究上来,同时还要不断培养一批新的专业人才。这些专家,要完成有关技术、装备和产品的认证体系或质量鉴定工作,要完成有关技术标准的制定,要对有关单位或机构的装备、产品配置提出意见或进行认可,要对进口的高科技产品进行鉴定,要自己独立开发一些在不同领域确有必要的技术和产品。因此,该专家系统的建设,实际上是促进产业发展、提升救援效率、推动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一个有利举措。这些专家,可以依托有关企业、研究机关、大专院校建立,但要统筹调度、使用和管理,以便其能面向社会、面向全国、面向整个产业发挥作用。

三、救援业务模式设计专家

这里说的救援业务,是指在紧急救援领域中,围绕紧急救援的体系设计、业务创新、资源整合等进行的开拓性工作。我们知道,紧急救援目前尚未形成成型、成熟、系统的业务模式,一些企业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也是在探索中前进的,有的生存困难、步履艰难,有的虽有盈利有进展但规模小发展慢,有的在亲朋好友协助下获得了市场但稳定性不够等等。总体上看,有规模、成气候、体系完整、盈利稳定的企业极少,以致影响和制约着整个系统的快速发展,因此就有必要对该领域进行反思、设计、整合。这一工作,不是随便一个人都可以做和都可以做成做好的,而是需要对紧急救援有一定的理解、对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有一定了解、对国内外救援状况有一定把握的基础上,通过创新,才能设计出符合中国的救援业务模式,从而才能使我们的紧急救援体系建设按照成本低、效率高、整合快、作用大的线路进行建设,尽快实现救援业务的良性发展和救援能力的快速提升。没有这一高端设计,没有这一系统严谨的构思,救援产业就难以取得长足进展。这些专家,可以考虑从与紧急救援相关的行业中、或者从已经做了一些业务探索的企业或机构中选择,在此基础上,再经过一定时期的开发培养,就可以形成一批救援业务模式设计和管理专家。

四、教育培训专家

每年突发事件不断,经济社会代价惨重,除了无奈的天灾之外就是人祸,人祸中人们对紧急救援的思想重视程度、观念认识的正确程度、知识和技能的普及程度、以及救援的有效程度等,都直接制约和决定着事故灾难带来的损失程度。而思想、观念和认识问题的解决,一靠血的实践教训,二靠平时的宣传教育。救援速度、救援效率则决定于人们预先的防范是否到位、现场的指挥是否科学、救援的方式方法是否合理、救援的技术装备是否高效等一系列基础性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不是在突发事件发生之后,而是在突发事件发生之前,是通过大量的而不是少量的、经常的而不是偶然的、实用的而不是空洞的、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等=宣传、教育、培训而来的。而这种有用有效的培训,又有赖于资料和教材的质量、教师和宣讲者的水平、宣教和培训的方式方法等,这些,则需要一批专家、学者、教师、研究人员等共同努力来完成。这些专家,开始时可以从有关研究法律法规、应急管理、医疗卫生、安全生产、防灾减灾、风险危机、环境评价等领域进行选择,到一定程度后可以直接培养,逐渐形成一支独特的紧急救援教育、培训专家队伍。

五、灾害及应急能力评估专家

为了达到准确预测、科学预防、及时预报、合理预警的目标,我们需要有人对一些突发事件发生的历史、环境、迹象、指标等进行分析评价,在此基础上形成对未来突发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基本判断,并根据对突发事件发生时间、范围、强度、烈度等的分析,对已经采取的应对措施进行评估,找出差距和不足。对一个地区、单位来说,其往往面临不同的灾害威胁,因此对不同地区的不同单位进行灾害评价时要有预先设计,有一个完整的模式或一套指标体系;同理,应急能力评估也必须在一定理论的指导下、按照一定的模式和程序进行,而不是随意地进行评价。评估结果,不仅是对有关单位领导的提醒,更重要的是可以借此完成新的体系设计、预案制定等工作。专家的设立,起初可以依托环境、安全、质量、工程等评估专家,并逐渐形成独立的评估指标体系和专家系统。

六、预案设计专家

在灾害和应急能力评估的基础上,需要进行应对预案、建设和管理方案的设计。对于设计者来说,由于整个预案和建设、管理方案,是个涉及面较宽、内容较多、过程较复杂的工作,因此制定预案和设计体系必须有不同方面的专家参加。比如,对一个城市预案和应急建设体系的设计,就至少包括软件设计、交通运输、通讯技术、医疗卫生、物资储备及管理、法律、布局规划、城市管理、组织指挥及救援等不同方面的人才和专家,而且,这些专家既要在某一领域有所成就,能在某一方面进行把关,且还要对整体方案有所了解,并能将自己的局部内容与总体内容紧密地衔接起来。只有有了专家,才能制定出高水平的预案,才能设计出高质量的方案,才能使预防、建设、管理工作上升到一个新水平。

七、心理安抚专家

突发事件发生之后,一般讲都会有人受到伤害、惊吓从而产生恐惧、惊惧甚至呆傻、痴呆等症状。对于每个人来说,其在生理上受到的伤害看得见,摸得着,可以通过医生的精心医治而康复,即使留下什么后遗症也可以采取直接的应对措施,而心理上受到的伤害看不见、摸不着且难以把握,处理不好会严重影响一个人的思想、情绪、精神状况,甚至会对其起到毁灭性的打击作用。尤其对于儿童或年轻的妇女来说,其心理创伤的破坏力往往会伴随终生。为此,根据每个人的实际,运用科学方法,对一些受到事故灾难伤害的人进行心理治疗,安抚好那颗脆弱的心,就极其重要和必要。心理安抚不是新课题,广大农村的农民早就对于那些遭受不幸、受到伤害者进行安抚了,只不过他们有的讲究方法,有的只是一般的劝说,有的有效有的无效而已。目前,心理疾患需要治疗已成共识,心理专家的作用已被承认,发展心理治疗行业并培养一大批心理安抚专家,已得到社会公认。

八、善后处置专家

很多人可能知道,突发事件基本是三步三个特点:第一步是事件发生极其突然,时间短,来不及反映就祸患酿成。此时需要的是全力以赴救人,其它暂且不说也没时间、没心情、没精力说。第二步是治疗、恢复或处理死难者后事。这一阶段家属往往处于矛盾心态,既希望尽快把病治好出院、或者让死难者入土为安,又担心一旦病人出院、死难者入土之后,有关责任方不按承诺给予补偿,或答应的其它条件不予兑现,因此一般是在心理矛盾中把事情逐渐处理完的。第三个阶段是病人已康复出院或死者已入土为安,便进入到相关的承诺兑现、经济补偿、清算了结阶段。此阶段往往耗费时间长,花费精力多,甚至需诉诸公堂进入法律诉讼程序。其中,既有双方因不同立场产生的不同观点、不同诉求,还有个不容忽视的原因是往往由于缺乏突发事件的善后处置专家,把握不好处理的步骤和方法。因为善后处置涉及有关现场勘察和调查、技术认定、事故原因确认、有关责任分析和界定、有关法律认定等问题,很多人或当事人并不了解怎么才能得到公正合理解决,他们一般并不打算借机捞什么额外好处,只是希望讨个公道、不吃亏或不吃大亏、求个心理平衡而已。但由于缺少可靠的专家,往往不知道找谁、相信谁、依靠谁来解决这些问题,以致犹豫不决,一托再托,增加了处置成本。因此,发展善后处置专家系统,对于缓解矛盾、减少交涉成本、平衡相关方利益都很有必要。

九、运作管理专家

这里所说的运作管理,主要是说紧急救援作为一个以整合为主要手段的新体系,需要有一些既懂业务又懂管理的人进行具体的设计、运作和管理,将有关方面、单位和组织的权责利关系明确下来,各得其所,从而使得该体系能用最低或较低的成本建立起来,并按照最科学合理的方式运转,从而使其得以充分发挥作用。另外,紧急救援作为一个新产业,在整合的过程中,不仅需要理念和组织创新,且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个资金投入的过程也往往涉及到资本运作,因此在发展过程中通过资本专家的科学运作,筹集到有关发展资金也是极其重要的。

十、各类救援专家

这些专家,作为实用性的救援专家或专业人员,在前面一节已有论述,其从分类上讲,主要涉及火灾救援、地震救援、煤矿救援、化工救援、道路救援、医疗救援、海上救援、空中救援、山地救援等不同方面。这些专家,从其定位和特点来看,主要强调的是实用性、操作性和实践性。

以上十类专家,是我们的初步分类。如要发展壮大,必须按照各方面专家的特点,进行深入研究,设计出适合的组织形式,进行规范化运作,以不但发展专家队伍,充分发挥好专家的作用。

close

tel

  • 1325366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