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紧急救援促进中心

河南省紧急救援促进中心

当前位置: 河南省紧急救援促进中心 >> 综合分类 >> 救援产业论坛 >> 国内紧急救援事业的发展方向与未来
综合分类

国内紧急救援事业的发展方向与未来

发布时间: 2014-10-29 10:01:16  查看次数: 802    

在谈发展方向和展望之前,我们不得不说一下我们国家中国特色,那就是人口多、底子薄、经济发展不平衡、人均资源十分匮乏,国民教育缺失。另外,由于近年来中国国内的工业化、市场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而社会各类保障体制严重滞后,导致自然灾害、突发公共事件、安全生产事故频发,其所造成的危害和损失的程度在加重,严重影响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这就是中国的国情和特色。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有必要制定针对性强,并按照“轻重缓急”原则科学合理地规划国内的紧急救援事业发展蓝图和工作展望。

第一,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的紧急救援的综合性“法律法规体系”建设,重点解决国内紧急救援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和严重缺失。

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灾害管理基本法,我国针对各类灾害的防控治理工作,先后颁布了30余部法律法规和条例,但它们基本上都是由各部委牵头制订的单灾种法律法规,没有一部系统涵盖各类灾害以及灾害预防、预警、救灾、灾后重建等灾害管理全过程的综合性法律。如何建立健全紧急救援法律法规建设是我们国内面临的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另外,针对国内急需的将社会和民间力量纳入社会紧急救援体系范畴之中所带来的法律问题更加突出,比如,社会和民间参与社会救援的法律保障、紧急救援志愿者权益法律保护等等,都是我们面临的法律障碍而亟待解决。

第二,学习和借鉴如何进行全社会紧急救援知识和技能普及培训的“知识服务体系”建设,重点解决全社会紧急救援意识匮乏的国民教育实际问题。

灾难来临之时,大多数领导干部没有经过紧急状态下应对危机指挥知识的专业训练,相当部分的救援人员缺乏科学有效的救援技能,受灾群众无论长幼都没系统学习过自救互救知识。包括港澳台在内的国际经验表明,灾害发生后,大部分群众逃生获救多与自救互救有关。而我们日常对国民自救互救知识的系统培训和宣传教育还远远不够,专题专业经常性的培训演练更少。因此,如何强化国民自救互救意识和技能培训是目前摆在国内紧急救援事业上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国内各级领导干部亟待掌握的基本素质之一。另外,针对中国各级各类紧急救援人员的不同层次培训,组织干部培训、专业证书培训、市民普及培训、救援人员专业人员的学历教育等四大板块将是中国国内紧急救援国民教育发展的一个大方向。

另外针对国内各类紧急救援培训,在各城市建立针对紧急救援的培训营地和灾难体验基地也将是国民教育的一项重点工作内容。

第三,学习和借鉴如何建立和完善“三位一体”的“社会化紧急救援服务体系”建设,满足我国经济社会日益严峻的紧急救援客观需求。

所谓社会化救援服务体系就是指在政府主导下,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和民间资本,广泛吸纳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救援事业的一种公益和商业化结合的救援运作方式;

所谓“三位一体”就是指政府、社会和民间三个主体在救援体系中如何明确分工和协作内容,形成一个有机的救援运作统一体。在这一点上,香港已经具备了很强的可借鉴优势。

由于我国今后面临的各类灾害越来越多,完全由政府大包大揽的救援运作方式已经难以满足现实的客观需要,也无法确保“和谐社会”的顺利实现,因此,如何将社会和民间力量引入到救援事业,促进并形成第四大紧急救援服务产业,缓解政府无限扩张的救援财政压力,将是国内需要重点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三位一体”的“社会化紧急救援服务体系”建设的目的就是建立健全能满足国内需要的“紧急救援行为服务体系”,提升国内紧急救援综合能力。

另外,随着经济持续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在生活实现小康、满足初步富裕以后,人们对生命的关注越来越重视,对“安全”和“安心”有了更高的要求,人们对人身安全、生活保障以及免遭或减少灾害痛苦的需求更强烈,这种需求本身就是可以看到的巨大“安全消费市场”。实际上这也是扩大内需,增加就业的一种可行的发展方向之一。

第四,学习和借鉴如何将国际上先进的“志愿者行为服务体系”有序、规范地纳入到国家救援队伍序列之中,重点解决志愿者队伍建设、管理、培训、使用等工作,满足社会化救援服务的专业人才之需。

包括港澳台在内,国际上通常将志愿者作为一支十分重要的救援力量。但在我国国内志愿者依然存在无序、自发、欠专业、无组织、无法可依等严峻的实际问题,这些都制约了国内志愿者在紧急救援状态下发挥各自作用的积极性,尽管国内已经有包括共青团、社区、红十字会三大志愿者组织,但是他们在灾难来临之际并没有发挥重要的作用,其主要原因就在于缺乏专业的培训和有效的管理,缺乏对其权益的合法保护,使得国内的志愿者往往“无用武之地”。针对上述问题,如何协助政府建立健全国内的紧急救援志愿者队伍,将是我们面临的主要工作之一。

第五,学习和借鉴如何将国际上先进的“紧急救援装备产业研发服务体系”建设,与国内的实际需求相结合,通过引进、消化和吸收,重点解决国内紧急救援装备和物资储备匮乏的实际问题。

在汶川大地震中,我们虽然有十万大军,却因没有足够数量和足够起重吨位的救援直升飞机等运输设备,而很难迅速抵达事故现场展开搜救;我们虽然有众多的志愿者,但缺乏专业的救援设备、器械,基本上依靠常规工程器械、手工挖掘,救援方式比较落后,影响了救援的效果。如果我们的技术更专业些、装备更精良些、组织程度再高一些,我们伤亡的人数也会大大减少。另外,从救援物资的储备来看,一方面是品种短缺,准备不足;另一方面是技术含量不高,满足不了实际需要,以至于国家有关部门向社会紧急征集、突击生产。

这一切都表明我们需要加大紧急救援技术研发能力,分批、分层次,在不同区域建立国家“紧急救援产业研发生产基地”和“物流配送基地”,通过不断提升灾难应对的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最终才能满足日益增多的国内灾难应对的发展趋势。

综上所述,我们需要在“法律法规体系”、“知识服务体系”、“社会化紧急救援服务体系”、“志愿者行为服务体系”、“紧急救援装备产业研发服务体系”五个方向的建设上重点下大力气,集中攻关,刻苦创新,并积极学习包括港澳台在内的各类国际先进的救援经验和运作模式,才能真正将中国国内的紧急救援事业推向更高的水平,并满足全体国民对安全、和谐、稳定生活的迫切需求。

 

上一篇 << 香港紧急救援业务研讨会之行      下一篇 >> 解决主权首先须解决“命名权”
 
close

tel

  • 13253661621